大同肛泰肛肠医院介绍:最近发现许多到院病人都有一个共性——
便血,且都是多年的便血,一开始无痛无痒且症状不严重就都不放心上,觉得过段时间就能自己康复,一拖再拖,
最后拖成难治愈的肛肠疾病!
那如果遇到“便血”,该如何能分辨出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便血”的鉴别诊断,如何见色识病。
便血的表现
一般包括喷血、手纸上带血以及大便带血等,有的便血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持续时间相对短些。
如果患者大便带血或者是表现为滴血的话,考虑是由于
痔疮,肛裂等疾病引起的,通常
颜色比较鲜红,肛门周围会有
赘生物,或者在排便的时候,会出现肛门周围皮肤疼痛不适的症状。
如果患者是喷射状的出血,考虑出血量比较大,可能是由于
内痔或者是
直肠息肉导致的出血,如果颜色比较暗红的话,考虑可能与
直肠癌有关,建议患者可以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见色识病
①鲜红色血便
鲜血便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后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
鲜红色血一般是
下消化道出血,出血部位距肛门越近颜色越鲜红,特别是
痔疮,肛裂,直肠溃疡糜烂,直肠肿瘤等, 一般这些症状出血量比较少,点滴而下,或呈喷射状,色鲜红,出血时间长,也可能出现贫血。
②暗红色血便
暗红色、黑色一般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部位一般在胃部,十二指肠球部等部位,如
胃溃疡,胃部肿瘤,胃底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球糜烂等疾病。像胃底静脉曲张,肿瘤,消化道穿孔等出血量比较多,甚至呕血现象,来势凶险,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③黑便(柏油便)
一般是多考虑上消化道病变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多考虑
上消化道病变,混有黏液并有臭味,应想到有
结直肠炎症或肿瘤的可能。
④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
溃疡、炎症及肿瘤。
便血常伴症状
肛门及肛周病变:便血鲜红,肛门
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上消化道疾病:多伴有
呕血,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下消化道疾病: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全身性疾病:引起便血的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疾病,还可能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有一些患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
消化道出血,例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
便血误区
➤大便带血就是痔疮
痔疮是人群中高发的肛肠疾病,其出血方式一般为滴血,血液颜色为鲜红色,多在便前出血。
如果是在便后出血,血液颜色发暗,则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肠道疾病,如
息肉、肠癌等。
➤少量便血无大碍
偶尔出现一次大便出血,也许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长期大便少量出血,
日积月累可以影响健康。
➤便血不疼就不严重
无痛性大便出血常见于内痔、直肠癌、直肠息肉等。而疼痛性大便出血常见于肛裂、外痔发炎、肛门脓肿或肛门异物等。
疼痛与否并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依据。
便血该做什么检查?
直肠指检:通过直肠指检,大概可以确诊患者从肛门口往内约7厘米的直肠病变。
大便常规+隐血试验:明确大便出血情况,以及可能的出血量。
肛门镜:通过视觉系统弥补指检检查不到的地方。
胃镜、肠镜:消化系统内镜检查能发现大部分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
✍提醒大家:对于血便,我们应引起重视,排除食物、药物的影响后,如果便血一直持续频繁出现,应及时就医,做好相关检查,以排除恶性疾病的发生。
本文链接:http://www.dtgtyy.com/ksjs/gcynb/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