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一进门就说:“大夫,给我开点痔疮药吧,我的痔疮犯了。”问他有什么症状,患者往往回答说“便血”。
那么“便血”一定就是痔疮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一、什么是便血?
便血即为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也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痔疮、肛裂、直肠息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等都会出现大便出血的症状,因此,我们应给予重视。
二、便血也得分类
1、鲜血色的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暗红色,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各期内痔和混合痔(注:主要是内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不伴有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肛裂: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肛裂的便血症状,往往与便时或者便后肛门疼痛相伴生,这种痛性便血是肛裂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2、脓血、黏液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可伴有大便变细、大便次数异常增多、排便不尽感等不适。
(2)结肠癌:首发症状可以表现为大便出血(尤其是左半结肠的肿瘤),多属于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可伴有腹部包块、腹痛、慢性进行性消瘦等症状。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较长,反复发作性的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所以便血是肠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由于便中带血的情况与痔疮出血类似,一般人很难区分,加上一些人不够重视,容易使早期恶性肿瘤被轻易地忽视而酿成悲剧!
三、出现便血怎么办?
人们一般认为,大便出血都是痔疮所致,这是不正确的。临床上也出现过将结直肠癌误诊为内痔的情况,因此当患者出现便血的时候,不要想当然的就觉得一定是痔疮,要尽快就医检查。
可以详细的将病史、用药史及日常生活习惯告知医生,看个人情况一般医生会进行肛门指检或者是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排除肠道恶性肿瘤的风险。
本文链接:http://www.dtgtyy.com/ksjs/gcynb/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