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便秘日
关爱肠道 畅快人生
每年3月28日是中国便秘日。
便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
几乎每个人都曾患过便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大,便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白领阶层”中,发病率更是高得惊人。据统计,我国人群便秘发病率为2%~28%,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便秘高达15%~20%。
便秘已经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故不可视便秘为小病,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积极进行防治。
一、什么是便秘?
便秘并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它一般指粪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难、费时费力,每周排便次数少于2~3次者,并伴有腹胀、嗳气、口苦等症状。
现代便秘的概念
粪便在肠管通过困难,运行时间长,排出次数减少,排出受阻,并有直肠坠胀、排便不尽感等一组痛苦的症状。
二、便秘有哪几种?
慢传输型
常见疾病有:先天性巨结肠、继发性巨结肠、结肠无力 、痉挛性结肠 、节段结肠冗长。
出口梗阻型
常见的疾病有:直肠前膨出症,直肠内套叠,直肠黏膜内脱垂,盆底疝,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
混合型
兼具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特点。
三、哪些原因会导致便秘?
饮食因素
-
摄入的食物过少,产生的粪便过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而引起便秘。
-
液体摄入量过少,使得粪便在肠道内移动慢,水分被过度的吸收,致使大便干燥。
习惯因素
-
部分患者因工作因素,在有便意时却强忍着不去排便,导致大便在肠道中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干、变硬,久而久之形成便秘。
-
部分患者因在排便时同时做一些其他的事,比如看报纸、看小说、玩手机等,无意识地抑制排便,造成排便反射感觉降低。
活动因素
-
患者活动量过少,使得肠蠕动缓慢,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肠内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肠道更加受阻,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社会心理因素
-
患者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等,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
药物因素
-
长期服用泻药、灌肠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肠壁神经麻痹,导致便秘的发生。
四、便秘很严重吗?
长期便秘,不仅会导致肛肠类疾病,还会影响全身健康,引发如痔疮肛裂、肥胖口臭、心血管疾病、肝功能损害、色斑暗沉等一系列症状。尤其对于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人群,用力排便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进而诱发高血压脑病、晕厥、心梗、脑出血,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有了便秘,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五、便秘的治疗
需根据病情制定同时解决基础疾病、排便行为、排便习惯、心理问题等多学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一位朋友都应该有自己的排便管理计划。
非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包括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促动力药、促分泌药等;(长期使用含有蒽醌类的泻药,会导致结肠黑变病,增加患癌风险;另外,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泻药时有加重基础疾病的风险,因此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常关键)
手术治疗
便秘还需要手术治疗?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经规范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既要切除肠道慢传输病灶又要解除出口梗阻的因素,但手术治疗必须非常慎重。
哪些情况才需要手术治疗呢?
关注大同肛泰肛肠医院,关注肠道健康,美丽从“肠”开始。愿您“肠”享健康,一生无忧。
本文链接:http://www.dtgtyy.com/yydt/816.html